百思通黄梅戏网
  • 首页
  • 黄梅戏知识
  • 黄梅戏名家
  • 黄梅戏剧目
  • 黄梅戏资讯
黄梅戏花腔的特点

黄梅戏花腔的特点

花腔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宫调色调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朴素化、节奏律动的舞化、节奏线条口语体、戏词构造的衬字(词)化等多个方面。花腔是一个宫调丰富多样的腔系。 花腔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宫调色调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朴素化、节奏律动的舞化、节奏线条口语体、戏词构造的衬字(词)化等多个方面。 花腔是一个宫调丰富多样的腔系。有最典型的五声宫、商、角、徵、羽调式,也有应用偏音的五声性六声宫调等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专题研讨会发言

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专题研讨会发言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黄梅戏迷,也掀起了新一轮的黄梅戏热。纵观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它从一个乡村黄梅曲,已经成为五大民族剧种之一。这一时期,黄梅戏大师颜凤英可谓功不可没。大师对黄梅戏艺术的细致雕琢,对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对舞台表演艺术和声乐艺术的孜孜不倦追求,对生活、工作和表演的高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日前,安庆黄梅戏剧院组织业内专家学者,以及颜凤英大师的朋友和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舞台剧女驸马在四川农大演出

黄梅戏舞台剧女驸马在四川农大演出

5月22日,“雅艺进校园·瑞芬黄梅川渝行”第七站——四川农业大学,本次川渝行即将落下帷幕。载芬黄梅的艺术家们为四川的学生们表演了经典的黄梅舞台剧《公主》。勇敢机智的冯素贞,帅气活泼的春红,正义的公主……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当经典歌曲《太子妃新郎》响起时,台下台下的同学们都齐声哼唱鼓掌。 《太子妃新郎》的完美表演让同学们非常开心。演出结束后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

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

近日,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 黄梅戏《大清名相》讲述了从六尺巷走出的三朝老臣张廷玉面对名利一让再让,面对贪腐寸步不让,整治吏治、严惩贪腐的故事。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执导,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等执笔,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琴,一级演员董家林等担任主演。 当晚,在海口湾演艺中心演绎的《大清名相》是经过多次修改打磨后的版本。张廷玉的扮演者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身段做工

黄梅戏的身段做工

黄梅戏的身段做工,得到质的改变与提升,应追溯到解放前夕,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先生,加盟安庆民众黄梅戏班社那一历史时期。王少舫先生早先是京剧演员,受过严格京剧科班训练,基本功扎实,文武昆乱不当。由于对黄梅戏情有独钟,加之民众黄梅戏班社真诚热情邀请,他毅然放弃京剧,投身于黄梅戏事业。 他将京剧一些好的制度和训练培养演员的方法、经验,借鉴引进到黄梅戏。制定了基本功、身段、唱腔课程,由他和他的夫人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笋多,太白湖中雨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黄梅戏的价值和意义

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黄梅戏的价值和意义

黄梅戏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闻,早些年大火的电视剧主题曲相信到现在还是响彻很多人的耳旁,听说过黄梅戏但是很多人对于黄梅戏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咱们就详细的解析一下关于黄梅戏的一系列发展史。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语言是什么 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黄梅戏的语言是什么 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都拥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想要了解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一定要了解更多,黄梅戏作为深受很多用户欢迎的一种戏曲类型,当然也是离不开各种文化底蕴的传承,今天咱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黄梅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形成

黄梅戏的形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也叫采茶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过去全是产茶的区域,每一年春分后,成群结队的年轻男女,边摘茶边编唱民歌,成的了有名的歌乡,但这些民族歌曲统称黄梅调。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也叫采茶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过去全是产茶的区域,每一年春分后,成群结队的年轻男女,边摘茶边编唱民歌,成的了有名的歌乡,但这些民族歌曲统称黄梅调。 黄梅调在时兴环节中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湖北黄梅县地方曲调来源于山野小曲,一般用于牧牛歌打猪草迎亲调调情曲等喜庆活泼朗朗上口清未流传于安徽,在安徽的安庆地区也形成了当地民俗的黄梅调,由于地域方言的特色,安庆地区的方言唱黄梅调觉得比湖北黄梅县方言唱黄梅调更好听,更悦耳更流畅因此黄梅戏的独白也用安庆方言讲显得更活泼更具地方特色久而久之安徽黄梅调比湖北黄梅调唱得更响更广泛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发展第二阶段

黄梅戏的发展第二阶段

从辛亥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舞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红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发展第一阶段

黄梅戏的发展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着的一组小戏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情况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情况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都是经过不断地演变,更多戏迷的经典传承,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到底有多少!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
  • 黄梅戏知识
  • 2024-12-31
  • 0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
  • 8
  • 下一页
  • 尾页

随便看看

  • 黄梅戏融南合北的品格特征展现

    黄梅戏融南合北的品格特征展现

    0
  • 黄梅戏花腔的特点

    黄梅戏花腔的特点

    0
  • 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专题研讨会发言

    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专题研讨会发言

    0
  • 黄梅戏舞台剧女驸马在四川农大演出

    黄梅戏舞台剧女驸马在四川农大演出

    0
  • 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

    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

    0

推荐排行

  • 黄梅戏演员段秋萍
  • 黄梅戏演员段秋萍 深宫孽海
  • 黄梅戏演员严凤英
  • 黄梅戏早期阶段

阅读排行

  • 黄梅戏的形成

    黄梅戏的形成

    0
  •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的发源地

    0
  • 黄梅戏的发展第二阶段

    黄梅戏的发展第二阶段

    0
  • 黄梅戏的发展第一阶段

    黄梅戏的发展第一阶段

    0
  •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情况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情况

    0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百思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3011616号-6

友情链接: